会员制超市山姆近日因上架韩国品牌好丽友派陷入舆论漩涡。多位会员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文质疑:"年费260元就为买普通超市都有的零食?"这一事件折射出中产阶级对品质消费的焦虑,也暴露出会员制零售在差异化运营上的困境。
事件发酵:一根导火索点燃积怨
争议起源于某用户晒出的购物小票——标价39.8元的好丽友派与普通超市售价完全一致。随后网友扒出更多"平价同款":
德芙巧克力套装较电商平台仅便宜2元
乐事薯片单价甚至高于社区便利店
评论区内"不值得""退卡"等声浪持续升温,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.2亿。
信任危机背后的消费逻辑
中产会员的核心诉求
稀缺性体验:期望通过付费门槛获取独有商品(如MM牛排、玫瑰青提)
品质背书:默认超市选品已过滤低端产品线
价格护城河:接受适度溢价但要求明显价差
商家运营的现实困境
扩大用户基数需要引入大众化商品
进口食品供应链波动迫使寻找替代品
二三线城市扩张需平衡区域消费差异
行业启示录
分层会员体系:可参照Costco黑卡会员专享高净值商品
选品透明化:公布进口商品原产地、独家商品占比等数据
价值重构:将会员权益向服务(如免费验光、汽车保养)倾斜
这场争议本质是消费升级预期与商业现实碰撞的缩影。当"中产标配"的光环褪去,会员制超市或将迎来真正的价值考验期。